新起街市場, 西門紅樓, 近藤十郎. 臺北西門町紅樓原名新起街市場或西門町市場,興建於1908年(日明治41年),為建築師近藤十郎的作品,別緻的八角樓和十字形市場設計,讓他從日本時代至今都是西門的著名地標,在當時除了作為菜市場的用途
上圖為約1914的臺北新起街市場(今西門紅樓)老照片。 西門紅樓於日本時代1908年落成,舊稱新起街市場。 根據臺灣日日新報報載,當時進入臺灣的各種新穎事物,例如最早的活動式動物園、模型飛機展,都曾在這裡展出呢!
臺北西門町市場1908年12月20日正式開場,初期名稱為「新起街市場」,1920年改稱「西門町市場」,市場建築尚存,為直轄市訂古蹟西門紅樓。 市場側邊
概覽
西門市場又稱「新起街市場」,1907年由總督府土木課技師野村一郎、近藤十郎等負責設計建造,於1908年12月20日落成。市場之入口為每立面八公尺的
新起街市場八角堂-西門紅樓興築完成,西門町成為日人移住專區,繁華盛極,此地成為萬華、大稻埕、城內三軸輻輳的娛樂鑽石地,時至1930年代,西門町是日本人認為的大東亞共榮圈亞洲娛樂樣版重鎮。
日治時期的新起街市場 (亦即今日的西門紅樓) 公館水源市場 在臺灣,市場改建往往是燙手山芋,管理單位頭痛不知如何下手,民間長期參與市場經營者則無法有效參與。本文從以下2個北美經驗,欲指出市場興衰和城市紋理及相關基礎設施息息相關
魚夫先生於〈臺灣什麼時候開始可以打電話?〉一文中,記述新起街市場(現西門紅樓)外有一座公共電話,亭外寫著「自働電話」四個漢字。 臺北市新起街市場外自働電話 資料來源:魚夫,〈臺灣什麼時候開始可以打電話?〉,《民報》,2017年03月10日。
- 西門市場更新計畫 保留紅樓及十字型市場 以權利變換方式開發
- 臺南大菜市與臺北西門町新起街市場 回到1919「臺南府城藝鄉情院
- 臺灣建築文化遺產畫作展 呈現臺灣各地歷史建築老故事
- 西門紅樓為何蓋成八卦、十字形?真是因為鬧鬼嗎?還原當時興建
日據時代日本人有意將西門地區規劃成商業區及遊樂中心,於一九八六年建設當時第一座現代化商場 – 新起街市場(即今日的紅樓),並於一九二八建蓋一座十字型平面大市場(西門市場),做為日常用品舖、魚肉舖等用途。
臺南大菜市與臺北西門町新起街市場 回到1919「臺南府城藝鄉情院」. 「力麗集團」、「力麗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」、「郭木生文教基金會」三
新起街市場由於位於清末西門城邊,且為日治時期日本人觀賞戲劇與映畫的娛樂中心-西門町,加上販售均為日本高級商品,故多為當時在臺日本人極喜愛使用之美麗市場,與臺南「西市場」完全屬本地人與鄉土的風味互異其趣。
第一,1908年興建新起街市場(西門紅樓前身)之際,日本人已將臺北西門外的墳墓進行首波遷移,不但徵得3048坪土地,還將2000多具無人祭祀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