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態導覽 – 高美濕地旅遊網. 生態導覽. 人文歷史. 人文歷史 高美地區位居於清水鎮的最西北之區域,緊鄰大甲溪與臺灣海峽,高美古早叫做高密,依據清朝道光十二年(1832)彰化縣志的記載,高美原稱高密,因為這一地區的海灘深度能將撐船的竹竿整支吞沒下去,而在臺語發音上,高與竹竿的竿發音同,密則有淹沒的意思,故稱高密。. 而「高美」一名係於日治
臺中市政府宣布高美濕地木棧道自即刻起封閉。農業局指出,臺中市於二級期間,高美濕
高美濕地位於清水大甲溪出海口南側,面積大約701公頃,海岸全長約3.5公里,其地形可分為潮溪區、草澤區、沙地區、碎石地區、雲林莞草區 (約5公頃)、泥灘地區及低潮線等 7種類型的棲地,因豐富的地形因而創造出生物的多樣性,因此成為國內少數雁鴨集體繁衍生息的區域,目前有臺灣最大族群的雲林莞草,由於乾濕混合而成的複雜地形使得生態種類更加豐富
具有高知名度的高美濕地,在濕地美景和螃蟹水鳥環繞之下,卻隱藏著生態危機,包括雲林莞草生長範圍限縮與濕地陸化、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入侵,以及陸蟹路殺等問題。 更多
高美濕地_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. 高美濕地(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)位於清水大甲溪出海口南側,面積廣達701.3公頃,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,是國內少數幾處雁鴨集體繁殖區之一。. 曾在高美濕地棲息的鳥類有多達120餘種,為重要之生態保育區。. 目前已逐漸取代大肚溪口,成為喜好賞鳥人士的新興賞線。.
高美濕地具有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資源,是臺中知名生態旅遊景點,市府為推廣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,讓更多市民了解高美濕地的歷史及現況,委託社團法人臺灣野鳥協會舉辦生態體驗活動,提昇民眾生態保育素養,進而支持並愛護野生動植物,攜手參與自然保育
高美濕地另一個生態寶物則是大安水蓑衣。 大安水蓑衣為臺灣特有之水生植物,在整片綠蔭的水塘中,小巧紫色的花朵隨風搖曳,非常討喜可愛。 但也因為其生存棲地多為田間水圳、河溝以及池塘沼澤地,因此在農地不斷開發擴張之下,可生存的棲地越來越少,終究成為了瀕臨絕種的國寶水生植物。
高美濕地當年因為生態豐富,而被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,當實際經營方向,沒有以保育作為主要考量,問題便接踵而來。 臺中市海岸資源漁業發展所所長吳建威表示,市府在各方建議下,已經開始研議遊客數總量管制,但具體時程和做法尚未擬定。
絕色的高美濕地 隱藏著巨大危機. onTV. 大甲溪出口南側一帶,擁有豐富多元的生態,這裡就是著名的高美濕地,昔日居民稱之為「高密」。. 高美導覽解說員 王聲鏘老師說:「高美這個地方的開發,最早應該要追溯到,清水地區的開發,因為漳泉移民來的時候
- 臺中市政府全球資訊網
- 臺灣濕地保護聯盟
- 【生態旅遊】高美濕地漫出來的遊客危及陸蟹繁殖
- 高美濕地生態系統碳通量
分享 Facebook Twitter LINE 高美濕地生態導覽 5/13起開始報名 高美濕地生態導覽圖1 為推廣生物多樣性環境教育,臺中市政府農業局委託社團法人臺灣野鳥協會舉辦「 110 年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生態體驗活動」,在 5 月至 8 月共規劃 8 場免費生態導覽,由協會人員解說並帶領民眾走入高美
PDF 檔案
高美濕地的保護運動與野生動物保護區的 設置 民國85年10月,海渡發電廠計畫在臺中港 北防風林區興建火力發電廠,引發高美濕地的 生態破壞危機,臺中縣政府、民間保育團體及 當地民眾展開一系列的高美濕地保護活動。雖 然民國87年11月,海渡發電廠有條件
高美濕地位於臺中市清水區大甲溪出海口南岸,是一個因為臺中港北防砂堤而意外形成的濕地。目前高美濕地也是一個同時擁有兩張身分證的濕地,除了2004年經農委會公告成立「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」之外,內政部營建署也在2007年將高美濕地列為國家重要濕地,臺中市政府也於2012年開始實施分區
計畫中文名稱 高美濕地生態系統碳通量 計畫英文名稱 Ecosystem Carbon Fluxes in the Kaomei Wetland 計畫編號 NSC99-2611-M005-001-MY2 主管機關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執行機構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(所) 研究期間 9908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