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物學史
形人坨是一個小到在地圖上無法標記的島嶼,面積僅0.25平方公里。. 1999年,就在這個小島上,發現了黃嘴白鷺在全中國、全世界最大的繁殖種群,從而證明了這種也被稱作“唐白鷺”(Chinese egret)的鳥,確實主要分布在中國,實至名歸。. 攝影師通過長達8年的堅持拍攝,帶我們走上島去,看看這美麗的黃嘴白鷺的世界。. 在繁殖期的黃嘴白鷺是最美麗的,嘴變成了鮮亮的
黃嘴白鷺. 黃嘴白鷺 Chinese Egret. 科學分類:鸛形目 > 鷺科 > 白鷺屬. CICONIIFORMES > Ardeidae > Egretta eulophotes. 描述:中等體型 (68厘米)的白色鷺。. 腿偏綠色,嘴黑而下顎基部黃色。. 冬季與白鷺區別在體型略大,腿色不同;與巖鷺的淺色型的區別在腿較長,嘴色較暗。. 成繁殖羽時嘴黃色,腿黑色。. 繁殖期臉部裸露皮膚藍色。.
黃嘴白鷺(學名:Egretta eulophotes)又名,是一種罕見的鷺科白鷺屬鳥類,一般於俄羅斯、朝鮮、南韓和中國大陸繁殖,然后向南遷徙,途經日本、臺灣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,主要在東米沙鄢(萊特島、保和和宿霧)一帶度冬。 生態習性
黃嘴白鷺(學名:Egretta eulophotes),也叫白老、唐白鷺,珍稀 水禽,中型涉禽。體長46-65厘米,體重320-650克。雌雄羽色相似,通體白色。嘴、頸、腳均長。棲息于海岸峭壁樹叢、潮間帶、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、河岸、稻田,以魚、蝦和蛙等為食,有結群營巢、修建舊巢和與池鷺、夜鷺、牛背鷺
黃嘴白鷺為候鳥。棲息于海岸峭壁樹叢、潮間帶、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、河岸、稻田,以魚、蝦和蛙等為食,有結群營巢、修建舊巢和與池鷺、夜鷺、牛背鷺混群共域繁殖的習性。4月下旬可飛到繁殖地,5月產卵,每窩2~5枚,孵化期24~26天,育雛期35~40天,10月南遷越冬。
2:00
黃嘴白鷺,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,2016年《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》易危物種。節目以中國上萬個保護地布設的紅外相機和遠程攝像頭拍攝的
1/3 黃嘴白鷺 反饋 原圖 查看詳情 上一圖冊 下一圖冊 相關百科 黃嘴白鷺(學名:Egrettaeulophotes),也叫白老、唐白鷺,珍稀水禽,中型涉禽。體長46-65厘米,體重320-650
- 黃嘴白鷺
- 神秘的刺客—黃嘴白鷺_嗶哩嗶哩_bilibili
- 《秘境之眼》 黃嘴白鷺 20210329_CCTV節目官網
- 《秘境之眼》 黃嘴白鷺 20210330_CCTV節目官網
黃嘴白鷺 Egretta eulophotes 鷺科 Ardeidae 白鷺屬 Egretta 黃嘴白鷺是國家二級保護的瀕危鷺鳥,體長 1700px。 非繁殖羽時嘴黑色,腳黃綠色,與白鷺的區別是體格偏大,且白鷺的腳趾是黃色的。繁殖羽全身白色,頭后有一大撮飾羽,黃腳黑腿,嘴橘紅色,臉部
黃嘴白鷺(學名:Egretta eulophotes),是鵜形目鷺科白鷺屬的鳥類。繁殖時嘴黃色,腿黑色,臉部裸露皮膚藍色,體型略大,以區別于常見的白鷺。它們偏愛沿海環境,通常棲息在濱海灘涂以及沿海的河流附近,繁殖于海中島礁,屬易危物種。正因為它們的活動場所大多與人類正在大規模開發的濱海
黃嘴白鷺,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,2016年《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》易危物種。 來源:央視網 更新時間:2021年03月29日 19:12 視頻簡介:黃嘴白鷺,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,2016年《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》易危物種。
黃嘴白鷺,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,2016年《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》易危物種。 來源:央視網 更新時間:2021年03月30日 19:04 視頻簡介:黃嘴白鷺,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,2016年《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》易危物種。